“君子和而不同”语出《论语》,意思是说,君子要善于协调各种矛盾,并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当彼此意见相左的时候,要学会尊重别人,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一切恰到好处。正如费孝通老先生在他80寿辰聚会上所讲的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想这大概就是他对“君子和而不同”的一种较好的诠释。
2008年10月5日,北京满学会会长、《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在无锡新华书店进行签售时,遭一年轻男子掌掴。事后打人者称因无法认同阎崇年关于清朝的一些观点,所以才来了个“亲密接触”。其实仔细想想,这又何必呢?如果你把这份激情用在工作和求学上,价值会更大吧?《管子》中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叫做:“五音不同声而能调,五味不同物而能和”。就好比我们坐船一样,如果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想必那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学术上如此,生活中亦然。
聪明的人擅于追求和谐,承认并包容差异,不盲目附和他人,而是在丰富多彩中促成和谐,并保留自身内心的态度;反之,如果总是强求一致,容不得半点差异存在,则往往造成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不和谐。“和而不同”的理念,就是追求一种彼此内在的和谐统一,而绝不强求于表象层面上的一致。
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呢?首先就是要学着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以平和的态度去与人相处,尽量维持相对稳定的关系。以诚待人,不去凌颜厉色地一味指责别人的过错或是缺点。当然,在别人直率地指责自己的时候,也要有苏轼笔下的“卒然见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般的气度。就像当年有许多人批评日本的作家川端康成,说他的文章空洞乏味。更有甚者,连他的导师也劝他“不要再写三岁小孩的玩意儿啦”。而他本人却能付之一笑,淡然处之。而此后他的散文集《花未眠》终于轰动了世界,他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不知滋润了多少心田。
所谓君子,就是能够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各自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经过讨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们会持开放的心态,绝不固执己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相处的确应该这样,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多一份宽容、少一些嫉妒,多一份和睦、少一些争斗。
“和而不同”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是一种博采众长的智慧。这种“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貌合神离、随波逐浪”,而是在大风大浪中,仍然能够坚持己见并包容他人的勇气。追求“和而不同”能够帮助我们在交际中凝练智慧,在生活中升华情感。
君子这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它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它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它其实就存在当下,在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