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君子之道 > 正文

君子道是否与现代社会是否冲突

发布者: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5-10-15

“君子道”不能包治百病,但是我们总得做点什么,不是一讲到君子道社会就一片大好了。但是我们懂得问候父母、尊敬长辈、与人和睦相处,它在于使向外推的,我孝敬父母,我应该对爷爷奶奶孝顺,对叔叔伯伯好一点,对长辈领导也要尊敬。悌道,原来是对同胞兄弟,但要扩展到对同族兄弟、同学、室友、合作者要好一点。比如在台湾坐出租车,司机的第一句话如出一辙,“请问到哪里”,在那里用餐,服务生倒饮料时不慎洒出杯外,他轻声道歉,很快取出一张餐巾纸,轻轻将杯外的水渍擦干,丝毫不影响我们的谈话,这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服务,是一种境界和水准。在电梯上,所有的人都靠右侧站立,左侧留给着急赶路的人走,而所有上了左侧的人都赶紧大踏步走,不影响他人。叶兆言的一篇小说《失踪的女大学生》有一段话“候车的人很多,不排队,都聚精会神看手机。不一会儿,公交车来了,大家往车上挤,挤上去,继续看手机。一直觉得很多人盯着手机屏幕看,有一种不可言传的喜剧感。”“周围环境太嘈杂,乘客大声说话,一遍一遍广播报站,外面汽车在使劲按喇叭……”我们乘车时,很疲劳,大家都在休息,可是会有人一直在车上大声打电话。而一些地方的公车上,每个人都很安静,即使有电话进来也都生怕惊扰别人而压低声音,司机会下车把你的行李按照顺序放好。而一些地方,一个行李随车还要运费,而且司机和乘务员吼三喝四的,这样的情况顾客感觉肯定很差,难怪人们说公德就是重视他人的存在,君子就是让别人舒服。

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受到规矩的约束就失去了创造力,西方一些好的学校的规矩像牛津、剑桥吃饭的时候还有规矩。去西方看看很有意思的是,守规矩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刻板,但这不妨碍一个人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德国哲学家康德深居简出,终身未娶,一辈子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至1804年去世,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因此诗人海涅说,康德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说的。

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机器那么准确。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当他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尔》时,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竟一时搞不清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对自己的表。谁说康德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怎么能说一个有规矩的孩子,一个懂得尊重某种制度的孩子就没有创造力呢,恰恰是从小不懂得尊重某种制度某种传统的孩子而有创造力的不多,我们不希望所有的人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大部分人以后应该是社会的好公民、子女的好父母,应该是父母的好子女,领导的好部下,部下的好领导。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文化与心灵成长

    |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