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成人
精神成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成人 > 正文

读《穆斯林的葬礼》

发布者: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6-03-01

选择阅读这本书,首先是被它的书名吸引。因为我这个人一直对宗教信仰比较有兴趣,这本书获得过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作者是一位回族的女作家,这应该是我读过比较厚的一本书了,但是相比书中讲述的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不同时代还远远不够。

伊斯兰与基督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穆斯林是“伊斯兰”一词的派生名词。当然,这是我百度来的。简单的说,穆斯林就是信仰伊斯兰教者的统称。众所周知的一位已仙逝的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也是一位穆斯林。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许多穆斯林的习俗。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在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高雅的象征。作者分别以“月”“玉”为线索,描写了明国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的到文革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了六十年的历史。而有意思的是霍达用了穿插的手法,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大量文字的背后,我也感受到了知识的可贵。在当时那个年代,君壁和冰玉是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主人梁玉清的女儿,而韩子奇因打翻了梁家的一块玉,决定留下当学徒。故事也从这时开始了。因为所爱的教育不同,所以姐妹情深的壁玉两人,对于爱情,对于人生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冰玉,小女儿,没有家庭重担。当然也没有姐姐早熟,保持纯真的天性,长大后又在北京大学读书,并且学习的是西语,思想也变得开放,西化。战争在国内打响时,反让他向往国外,才与姐夫韩子奇逃亡英国,似乎将西方人的爱情,浸入自己的灵魂,才忘记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与姐夫发生关系,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网上也有评论说当时的战乱年代,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过明天,在她向韩子奇告白时她说:“是战争改变了一切。”

这像是借口,又不是借口。

战争的轰隆一响,也奠定了这个家族接连两代的悲剧。

而姐姐君壁无疑是受害者。年轻的时候,为了家庭嫁给韩子奇,但最后,等来的,却是丈夫与妹妹的女儿——新月。姐姐恪守三纲五常与回族教义,而妹妹使着女性爱与被爱的权利,结局只有:一去一留。这让我想起很多的 中国家庭妇女,她们其中有大部分为了维系家庭,总是忍气吞声,那个年代,更是如此。

一个始于葬礼的的故事,那些或幸福或沉痛的过往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一场盛大的葬礼带走了太多的心,可最终那墓碑却化作果园里的一抔黄土。“没了!”“你想见的,不想见的,都没了!”这是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甚至一个宗教历史的兴衰。

即使悲惨的结局也看到了很多让人向上的东西,自己的语言太贫瘠。但是,读一本好书就不会觉得孤独,庆幸我一直还在奋斗的路上。

梅艳艳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文化与心灵成长

    | 您是第 位访客